和平中學舊址位于重慶市武隆區平橋鎮烏楊村小河口小組鎮政府旁,原為文廟,是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始建于同治10年(1871年),石木結構廟宇建筑。坐南向北,四合院布局,二進,中間以四條屋檐連成一正方形天井,原建筑群占地面積約2.5畝,現存建筑由正殿、下殿、廂房及戲樓構成。正殿為懸山式頂,穿斗與抬梁混合式梁架,四穿四柱,面闊5間,進深2間,三級階梯踏道。穿柱均有鏤空雕塑,雕刻有戲圖、花草、獅子等,生動別致、栩栩如生、精美可觀。為了更好地保護該文物建筑,2021年8月18日,區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所邀請了重慶華運蟲害防制技術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對和平中學舊址開展了病蟲害現狀調查。區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所所長田城、平橋鎮人民政府文旅中心主任陳艷萍、重慶華運蟲害防制技術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秀娟等相關人員參與了此次調查。
專家們經過現場對和平中學舊址的正殿廊柱、廂房梁架、戲樓裝飾及其他構件進行了認真勘察,發現有蠹蟲蛀蝕情況比較突出,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蟲害影響。害蟲蛀蝕后形成的蟲眼和蟲溝,不僅破壞了木材的完整性,而且為木材變色和腐朽提供了通道。蟲害不僅影響了古建筑木構件的觀賞性及完整性,由于蟲害長期寄生,年復一年的“蠶食”,導致木構件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通過現場調查,重慶華運蟲害防制技術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蟲害防制技術專家指出蟲害是古建筑木構件的主要殺手之一,蟲害的防治工作也是古建筑修繕工作的難點,治理也比較困難,所以需要在日常維護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視,需要定期驅蟲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補救處理。同時,專家還現場采集了動物糞便、木屑、蜂巢、蛇皮等標本,將其帶回去作進一步研究分析,并表示下一步將盡快啟動編制武隆和平中學舊址病蟲害整治方案,確保文物建筑得到及時有效保護。
(區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所 周春容供稿)
渝公網安備 500232020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