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落幕的2020年高考中,博物館再度成為高考命題的“寵兒”,博物館線上直播、明星文物紛紛成為語文、數學等科目的命題素材。這并非偶然現象,而是博物館發展成果的體現,也是我國素質教育持續改革的成果。
博物館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效顯著。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我國文化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近些年,博物館的發展既“立地”又“頂天”!傲⒌亍奔床┪镳^深深扎根于館藏文物,解讀文物歷史文化內涵,闡發文物時代價值,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結合時代需求,不斷深入挖掘和演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和時代意義;“頂天”即博物館不斷開拓思路、啟迪思維、大膽創新,運用新技術傳播博物館文化,在展示傳播中繁榮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物館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博物館“兩創”的理想境界是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最終實現“美美與共”。博物館運用現代傳播手段的“云展覽”“線上直播”,是實踐“同現代社會相協調”、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成功范例。
素質教育改革持續進行。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框架為“兩依據,一參考”!耙粎⒖肌笔侵镐浫r要參考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機構,是青少年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是青少年道德培養的重要陣地,是青少年社會交往的重要平臺,是青少年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是青少年自我增值的重要渠道。博物館以文化人,成為青少年成長進步的重要階梯。博物館應健全文教結合、館校合作長效機制,豐富博物館教育課程體系,共建共享博物館教育資源項目庫,針對不同教育階段和教育人群制定差異化方案,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質,增強博物館終身教育效果。
《中國文物報》是國家文物局主管的全國文博行業權威報紙,面向全國文博系統,面向大眾,長期致力于宣傳報道有關文物法律法規和文物工作方針政策及重點工作,普及文化遺產知識!吨袊奈飯蟆窇^續充當“行業喉舌”角色,發揮行業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在策劃選題方面保持敏銳性,持續關注文博行業的理論前沿和典型案例。
博物館這個巨大的“教育資源寶藏”已經被公眾探尋到。相信在博物館持續努力創新與公眾積極參與下,博物館定能讓傳統文化深入人心,并在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渝公網安備 500232020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