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個文物點,都有文保人員、志愿者、救援隊伍拼盡全力與險情抗爭,用凡人之軀撐起不平凡的華夏文明保護傘。
挺。贺M曰無衣,與子同袍
“三皇五帝多少事?悠悠。秦磚漢瓦枕水流!痹谶z產豐厚、文物薈萃的河南,強降雨后的河南文物還好嗎?這個問題不僅縈繞在河南人腦海中,也時刻牽動著社會公眾的心。
“河南文物局局長哭了”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超過3億,觸動了無數考古文博人士和熱心網友。各地、各界的援助紛至沓來。
國家文物局的應急資金來了!省政府的應急資金來了!
7月21日,國家文物局召開專題會議,決定動用文物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項目資金,支持河南受災文物應急、支護、搶險及勘察勘探等,確保受災文物第一時間得到保護。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批示,并研究下撥文物搶險專項資金。
“有了這筆資金,我們可以及時購置一些抽排水設備,解了燃眉之急!眲⒑Mf。
兄弟文物單位的暖心聲援來了!
“加油!”“風雨同舟,盼平安!”“人和文物都要平安!”……在河南博物院的微博評論區,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蘇州博物館、長沙博物館、山西博物館、河北博物館等全國多所博物院(館)的留言令人動容。
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七家單位,更是迅速組織購買了消毒水、雨衣、雨靴、強光手電等災后急需品,以及熱干面和咸鴨蛋等食品物資,對口馳援河南同仁。
社會各界的救援物資也來了!
7月25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等籌集的價值100多萬元的救援物資,分別從浙江義烏、江蘇南京、浙江杭州、上海等地出發抵達鄭州。8月2日,某社會團體向河南省中原文物保護基金會捐贈了價值200萬元的文物展柜、囊匣等文物保護裝備,助力文博機構災后重建。
還有許多社會愛心人士解囊相助,甚至不愿透露姓名。
災害面前,風雨同擔。目前,河南各地受災文物建筑、古遺址、考古工地、文物保護工程工地及博物館的搶救保護和重建工作正在有序開展,“要防止災害擴大以及次生災害的發生!碧飫P強調。
河南的這場“文物保衛戰”,在令人感動之余,也引發不少基層文物工作者的感慨與反思。
“比如國保單位鞏義康百萬莊園,雖然預留有排水通道,但設計標準只稍高于地區年平均降雨量,雨量暴增時作用有限,仍會產生水澇!比蝹ケ硎,部分文物點尚未實施系統專業保護工程,亟需提升防護等級。
劉海旺同樣建議,對于比較重要的遺跡遺址,應配備專項經費,用于防護大棚、排水渠等設施的“應建盡建”。
更有人直言,面對未來可能頻繁發生的極端天氣,現階段亟需加強文物保護防災減災系統性研究,強化基層文物保護力量,將文物保護統籌納入各級政府防災減災體系,以便在極端天氣發生時,文物搶險救災工作能夠更加及時、有效開展。
渝公網安備 500232020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