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年后重新發掘,到底新在哪里?半月談記者了解到,此次發掘在發掘現場除了修建保護大棚和現場保護平臺,更引入考古發掘艙以及集掃描和拍照信息記錄提取等一體的多功能考古發掘操作系統,為對文物進行預防性保護,遺址外圍,土遺址監測系統和艙內外環境監測系統嚴陣以待,只為求索文明萬無一失。
上圖:1986年,考古人員在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工作,現場裸露在空氣之中,無法完全封閉保護(三星堆博物館供圖)下圖:新一輪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現場的4個大小不同的“考古艙” 沈伯韓 攝
“5號坑出土的重達280克的金面具以及3號坑里面出土圓口方體銅尊、拱手立人像以及口部附加龍形附件的銅器,都為古蜀文明的獨特性和創造性提供了嶄新實證!比胶炅纸榻B,未來還會將三星堆遺址納入整個川渝地區巴蜀文明進程研究體系,為進一步認識巴蜀文明內在特質和聯系,探索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起源發展的復雜進程而努力。 今天的三星堆,發掘面積接近2萬平方米,探知遺址分布面積已達13平方公里。求索未有窮期,3000年前古蜀文明的悠悠回響,仍然是值得我們期待的“大地之歌”。